为爱传承文化的火种
作为澳大利亚泰斗级葡萄酒评论家及专栏作家詹姆斯·哈利德(James Halliday)新书《澳大利亚酒庄100强》的中文译者,刚刚结束与哈利德一道的中国之行的徐国荣挂着笑容侃侃而谈,丝毫未显疲态。
这在徐国荣身上并不稀奇。自从误打误撞般推开葡萄酒行业的大门,她一天比一天更焕发出用不完的活力,仿佛要把对葡萄酒全部的爱都化作热情融进这一事业中。刚刚接下翻译工作时,她WSET四级(英国葡萄酒与烈酒基金会最高等级课程)学习还未完成;如今作为同期学习中唯一一名一次性通过全部考试的学员,已跻身专家级葡萄酒品鉴行列的她谦虚笑说自己从前都是“门外汉”,今后则要以从业人员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个行业的一切。
肯辛顿酒业执行董事、英国葡萄酒学院专业品酒师、澳洲华人葡萄酒协会会长、澳洲葡萄酒行业协会维州分会会员、两本葡萄酒专业书籍译者……登陆澳洲六年便已拥有了一大堆头衔的徐国荣并没有就此止步的打算,她对前路充满憧憬。“圈子里每个人都是我的努力方向。我仅仅踏出了一小步,但更多人已走在我的前方。”
惺惺相惜,擦出忘年交的合作火花。 在来澳之前一直从事国际贸易的徐国荣虽然常与英文打交道,但翻译书籍这件事却从未想过。2011年,已进入葡萄酒行业的她偶然在一家书店里邂逅了一本名为《Heart & Soul(后译为葡萄酒之魂)》的书。夸张些说,这本书改变了她的行业轨迹。“对于非英文母语的我来说,一本英文书若不够有趣,根本没法吸引我读下去。”徐国荣笑着说。然而这本书很快成为了她的枕边读物。作者笔下澳大利亚第一大家族酒庄联盟的传奇故事令她如痴如醉,她反复地翻阅着这本书,一次又一次体验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并逐渐在先生许惠高的建议下萌生出翻译这本书的念头。
“最初并没有出版的野心,觉得哪怕只是翻译出来给先生读一下也好。”徐国荣笑说。高质量的翻译却引得出版社向她抛出橄榄枝,与原作者沟通后,《葡萄酒之魂》中文版顺利出版了。无巧不成书,哈利德正是《Heart & Soul》英文版序言的作者,这部书中文版的成功在他心里留下了印记——这一粒无心插柳埋下的种子,正悄悄开始发芽。
2013年6月,澳洲华人葡萄酒协会成立一周年庆典上,担任会长的徐国荣第一次与哈利德见面。“在我最初的想象中,这位大师是高高在上的,”徐国荣笑说,“熟识后却发现他是一位亲切且平易近人的老人。”不仅如此,她更为哈利德对葡萄酒不掺一点杂质的爱所折服。“他满腔热情却丝毫不由名利所驱。”徐国荣说,澳大利亚独立酒评人收入菲薄,哈利德屡次自费去酒庄考察全因纯粹的爱好使然,这种极富感染力的热情仿佛徐国荣所期盼的前路中一盏明灯,也令她全身心投入进这一事业的心更加坚定。虽然徐国荣与哈利德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接触葡萄酒的契机又各不相同;相似的热情却是连接两个异国忘年交的纽带。很快,徐国荣翻译的《哈利德专栏》便在肯辛顿酒业的微信公众号上开始连载;而随着《澳大利亚酒庄100强》英文版写就,这一注定的合作已万事俱备,只等开花结果。
谈及合作契机,徐国荣坦承虽然自己充满期待,却自认资历尚浅,因此并未对自己成为这本书的中文版译者抱太大希望。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哈利德本人主动向她发出了邀请函,惊喜过后,压力与责任也随之而来。事实上,大名鼎鼎的哈利德坐拥五十多本书的著作权,有许多中国粉丝,却从未有一本中文译作面世,这一直是他不小的缺憾。“专业性强,销路窄”是许多中国出版社与译者都连连摇头的原因,哈利德决心特别为中国葡萄酒爱好者写一本经久不衰的书。“哈利德早前谈及这本书时说,澳大利亚优秀的酒庄即使负责人迭代更替,产出品质也多趋于稳定。因此他也希望这本书的时效性不要太短,十年、二十年后仍具有参考价值。”徐国荣说。 正因如此,令这本书在细节处也配得上其收藏价值成了他们主要努力的方向。英文版原本只有文字,翻译后期,徐国荣亲自与100个酒庄一家家联系,索取图片。她笑说有些酒庄还保持着最原始且纯粹的生产方式,甚至没有网站、电话和门店,只有一份手写的等待名单,图片都是贴邮票寄到她手中。此外,哈利德敬业的态度也令她心生敬佩。徐国荣说,由于哈利德文风古朴,许多用语甚至英文母语者读起来也颇为费力。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她需要不断与对方沟通确认。然而,原本助手可以替代完成的事情,76岁的哈利德坚持亲力亲为,每篇样稿坚持自己审查。徐国荣坦言,这样精益求精的翻译令她学到许多与课本上不甚相同的实践知识,原本死记硬背的内容也在反复斟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深深刻在了脑海里。“虽然工作量超乎寻常地大,但我十分享受这个令我受益匪浅的过程。”徐国荣笑着总结。
中国之行:有高潮,有低谷,更有希冀。 此次中国巡回签售会的间隙,徐国荣与先生许惠高还受邀参加了几场在中国葡萄酒业界颇负盛名的展会,两人直言对中国市场有了新的了解,可谓收获颇丰。
回想起对这次中国行最直观的感受,许惠高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哈利德名气在外,为了一睹本人,许多人在签名会上排起长龙,令人感觉中国葡萄酒爱好者数不胜数,”他笑说,“但等到我们两人去广州和北京参展时,这本书却在葡萄酒经销商之中激不起任何波澜,6天时间只卖出6本书。”徐国荣夫妇将这一极富戏剧性的对比归结为中国葡萄酒行业从业人员对其行业文化的忽视——更根本原因则是对所从事行业热情的缺失。“一些人目光短浅,认为书对销售没有任何直接影响,卖酒赚钱才是最根本的收益,”许惠高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但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葡萄酒文化与酒本身正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将对葡萄酒的爱根植于其土生土长的文化中,并将这一文化渗入生活,使其成为自己每日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样的感情才是健康且稳固的。”许惠高表示,国内经销商与文化相背离的营销方针仿佛杀鸡取卵,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自己也颇为迷茫。
这些发现同时也让两人对目前经营的肯辛顿酒业更富信心。肯辛顿创立初期,两人便确立了“与文化相结合”的营销方针,将最好的酒和文化一起推广给顾客。“比起卖酒,先让人爱上葡萄酒。”
徐国荣说,哈利德本人也有类似的感觉。“爱好者的趋之若鹜的热情令他十分感动,然而他心知肚明的是:读者们对他本人的热情超过对酒本身的喜爱。”她形容道,“他期待今后看到读者对他的兴趣慢慢转嫁到葡萄酒及其文化之上,这也正是他一直致力于葡萄酒文化传播的意义。”然而,徐国荣同时表示如今澳洲葡萄酒虽在中国市场占比不大,但随着消费者趋于理性,地位仍比之前五年有了一定的发展。
虽然和哈利德此次合作似乎已告一段落,徐国荣却更加忙碌。首先作为华人中凤毛麟角的WSET四级葡萄酒品鉴师,她感到向华人普及葡萄酒知识这一迫在眉睫的责任。如今作为讲师,她在墨尔本所开设的华人葡萄酒课程中大显身手。细细数来,她也算是“桃李遍天下”——如今墨尔本的中级品酒师中,有100多人是她曾经的学生。“葡萄酒文化是一种分享的文化;在教学过程中一同传递的还有与酒邂逅的喜悦与美好。”徐国荣笑着说。
马不停蹄,奔向散播热情的明天。 今年,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邀请澳大利亚华侨领袖访问中国,协会作为维州代表幸运当选,这是协会被中国所认可的一个有力证明,也加增了作为会长的徐国荣对于规范这一行业的决心。“来到这里从事葡萄酒行业的华人并不少,摒弃国内市场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而健康运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也正因此协会一直坚持非盈利运营。”徐国荣解释。她同时坦承,受哈利德发自内心的激情感染,自己也仿佛有无尽的热情,将自己的团队打造为行业清澈的源头。未来中国更将开放零关税政策促进葡萄酒进口行业,谈及未来,徐国荣充满希冀。
而谈及自己,“葡萄酒大师”是徐国荣笑着脱口而出的梦想。目前葡萄酒大师全球仅有300余人,还没有任何华人获此殊荣,但徐国荣并不想为争第一而急于求成。今年年初,徐国荣曾用两个月的时间潜心投入酒庄的酿制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酒庄主世代几十年如一日艰辛的同时,浮躁也悉数褪去。“葡萄酒大师是一个目标,但终究走多远并不重要,在进修中享受过程才是最根本的意义。”如今澳洲华人葡萄酒协会很快将迎来3周年庆典,《澳大利亚酒庄100强》中文版墨尔本签名售书会也将在8月启航。徐国荣的日程表早已排得满满当当,而这一切为爱而生的忙碌,都令人欣喜得雀跃。
来源: 《BQ澳洲》